中国报道网——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
位置: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书画

齐秋景:落纸翩翩青蓝黄

发布时间:2025-02-24 13:46:20 推广 来源:中国报道

秋景,原名齐求实,号一亩田主人,别号活石、默牛,齐白石玄侄孙。1961 年 8月生于北京,15岁至22岁随黄胄﹑潘洁滋学习国画基础及素描;1985—1988年先后在湖南师范学院美术系 、北京培黎大学美术系学习。

1994-1995年随国内贸易部扶贫工作组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扶贫工作一年,2001-2005年被凉山大学彝族文化艺术研究所骋为研究员,从事美术教育工作。现为中国齐白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理事,民进北京艺术研究所画家。

齐秋景 《春江花月夜》国画 200x34cm

Q

您的家族在艺术圈名声显赫,这对您的艺术创作肯定有好有坏的影响,您是怎样排除外界的干扰,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呢?

齐秋景:自白石老人后,“齐派”花鸟大写意形成了一个没被学术认可的画派,白石老人弟子众多,风格多样,究其画风,则都以传统花鸟大写意为本。我小时候受家学氛围熏陶,文革时期虽不能明目张胆地习画,但家里仍旧保留一些画册,喜欢临摹里面有虫、虾、花鸟的作品;文革过后,各种思潮盛行,传统写意花鸟画再也不能传达内心的情感,这个时候我更愿意接触西方绘画,因为正值青年,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,那个时期画的东西和“齐派”完全没关系,基本上画画是为了表达。

油画是在35岁以后才开始接触。我在四川写生时,发现巴山蜀水太漂亮了,如果用传统水墨来表现则显得“弱”,这时候只能通过油画色彩丰富的特点来表现。但油画作品的用笔、用墨、技巧还是属于写意范畴,把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思维理念融进了油画的创作中,如油画的处理上采用的散点透视法等。作品里融入了我对巴山蜀水的感受,油画看起来透,就像在油画布上画水墨画,只是用颜料替代水墨……

Q

有人评价说:传统、当代、传统加当代——三条腿走路,您条条腿都落在时下的现实与当前的自我。您说,通俗的市场似乎更喜欢您的传统,希望您是又一个齐老爷子,而您更喜欢用后两条腿走自己的路。为什么这么说?

齐秋景:近几年找我画画的人开始多起来,找我只画“齐派”的花鸟大写意,这批作品可分两类,一种是传承的,即“齐派”花鸟画,基本不带自我个性;第二种是田园牧歌系列作品,这部分有个人成份。我曾经跟着黄胄先生学画,后来接触到现当代风格绘画,加上自己的生活体验、感受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。

1994-1995年我随国内贸易部扶贫工作组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参加扶贫工作,四川的景色非常漂亮,激起我的创作欲望,从此画了一批国画的田园牧歌,油画相对较少,只有十几幅彝族人物画。之后,田园牧歌系列以山水为主,现在仍然继续画这一系列,主要以四川凉山、西昌为背景,西昌琼海和现在不一样,记忆中的是瓦房、泥墙,一片纯净的世外桃源……

Q

您以前在凉山工作过,四川和北京地理条件的不同对您创造成什么影响吗?您对巴蜀画派的有什么看法?

齐秋景:四川这个地方,山灵水秀,地貌丰富,既有高山大河的雄壮之美,亦有江南水乡的温情脉脉,很多绘画大家即使不是四川人,也被四川的山水折服来挥毫泼墨,如李可染。我走访了四川许多的艺术馆,发现四川画家的绘画功力相当深厚,作品十分耐看。四川的绘画传统有厚度,有积淀,下一步就是要走出来,就需要巴蜀画派这样的机构来承担起四川绘画推广和发展的重任,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展览和活动,也帮助四川的画家不仅局限在地域上,也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,共同让四川的绘画发扬光大。

齐秋景《月上泸沽湖》150x180cm 布面油画 2009年

(侯孟君 包文诗)

责任编辑:王雅艺

关于我们|联系我们|法律顾问|版权声明

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京)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: chinareport@foxmail.com 法律顾问: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

电话: 010-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新出网证(京)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:110102000508